返回

回眸1991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6章 打蛇不死,反受其噬(1/3)
        1985年,中央大首长开会时竖起了一个手指,做出裁军100万的英明决策。

        与其说是裁军100万,莫如说是裁官,这一轮转业军官达到60万之多,改变刻不容缓。

        当时军队干部的编制非常大,人浮于事,一线作战部队在边境反击战和两山轮战中暴露出很多新问题。

        军队决策机构臃肿,领导干部互相扯皮,还有什么团级保密员,营级打字员,年近六旬,享受团级待遇的老志愿兵等等,中央必须要尽快做出决断。

        “百万大裁军”随之而来,大批的军转干部陆续来到地方任职,复员工作一直持续到八七年未。

        淮医附院主管后勤的副院长张景田就是那一批军队转业干部,与王耀城的父亲是共事多年的老战友,为孩子说句话再正常不过。

        由于这一批百万大裁军转业干部数量非常多,诺大的淮州市各政府机关、市直企业乃至于乡镇街道,都有转业干部的身影。

        由此造成了军转干部和地方干部相当激烈的矛盾冲突,王国栋和马光远这种情况并非是个例,而是社会普遍存在现象。

        为啥?

        地方上的干部本来级别就低,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好不容易有了晋升的希望,大批的军转干部空降而来,把所有的坑都占满了。

        堵住了地方干部上升的道路,断绝了进步的希望,在有生之年也希望渺茫,你能怪人家牢骚满腹吗?

        一般来说,副职潜意识里都希望正职领导尽快高升,要不就出门被车撞,喝口水也能呛死,早早的把屁股上面的坑让出来。

        麻痹,都指着熬到退休,黄花菜都凉了。

        但是,裁军100万是中央决策,无论是否理解都要执行,

        以王国栋为例:

        王国栋是一名正团职技术型军队干部,专长是微波和长波通信,20多年来深耕专业,在电子通讯领域有相当高的水平。

        转业到淮洲市人防办公室以后,王国栋保留原有正团级别,职务降两级使用,直接担任通讯科的科长,斩断了副科长望眼欲穿的希望。

        要说没有牢骚怪话那是假的,只是没有表现出来罢了。

        直接和自己的顶头上司摆脸,嫌自己死的不够快吗?

        职务降两级使用,这是现时节军转干部的常态,并非是犯了错误贬低。

        因为军队干部的级别太高了,淮洲市人防办公室是正处级单位,如果按照相应级别安排职务,得把主任职务给王国栋做,这怎么可能?

        矛盾最突出的的是公安系统军转干部,公安系统普遍级别较低,一般乡镇派出所只是股级单位,到了市区也不过科级单位,如何安排高级别的军转干部这些大神,这是一个很头痛的问题。

        没奈何,只能想其他的辄。

        民警某某某同志(副处级待遇),民警某某同志(正科级待遇),诸如此类。

        你能想象吗?

        一个普通民警拿的工资比公安局长还高,派出所所长就更别说了,彻底碾压。

        这是时代的特色,不足为奇。

        病房里

        王耀城抱着硕大保温瓶里的老母鸡汤,仰头喝了个底朝天,满足的把嘴里的最后一块鸡骨头拿出来,打了个舒爽的饱嗝儿。

        妈妈陈秀莲心疼的看着他,说:“小城,能吃饱吗?妈妈带的汤有点少了。”

        站在一旁的大哥王耀阳干咽了口唾沫,彻底无语:

        瓜怂你还能再吃一点吗?撑不死你。

        一整只老母鸡带上那么多的汤,还有八个大肉包子,竟然全部干掉,也没说给我留一口,鄙视你。

        “哥,我想就是留一口给你也不够,反而怪难受的,我就勉强撑着都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