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之诗剑双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九章 林姑父收徒弟(1/3)
        一路晓行夜宿,几天后薛蟠就到了扬州城。他找到了林如海府上,投上拜帖,说金陵薛家家主薛蟠前来拜访巡盐御史林老爷,并带来了京城林家千金的消息。

        不一会儿,有个管家就出来引薛蟠进了林府,说老爷本是在家养病不见外客,听到有姑娘的消息,才换上衣服在书房相候。

        薛蟠见这管家谈吐文雅,举止得体,心中便对这林家高看了一眼。

        前世有人说,林家几代列侯,林如海又占了个巡盐御史的肥缺,攒下了两三百万两银子,可惜被贾家贪去修大观园了。薛蟠一开始还觉有理,但他深入研究一番后发现,这种说法其实是无稽之谈。

        首先,林家祖上虽是几代列侯,但论家世是不如贾家、史家这些勋贵的。纵是治家有方留下些遗产,也就是几万或十几万两银子,不会再多。

        若说林如海贪污能贪几百万两,薛蟠却是一万个不信。先不说林如海是不是贪官,就算他想贪,也没这个能力。

        须知清朝康雍乾三代的国库也就几千万两,林如海一个小小的巡盐御史,真能贪十分之一个国库?清朝乾隆年间的贪污大案两淮盐引案,几十年间几任盐政、下属官员、商人相互勾结,才总共贪了一千万两。

        当时皇贵妃的亲弟弟高恒,任盐政十年,最后被查出贪污了十三万两,惹得乾隆震怒,将他判处死刑。论官位和背景,高恒都比林如海强得多。他都只能贪十三万两,那林如海又凭什么贪几百万两呢?

        何况薛蟠认为,林如海并不是高恒那种大贪官。从他给贾雨村谋官可以看出他并不迂腐,是个有能力的,正常的官场交际他应该不会排斥。但真要说他是个和珅一流的国贼禄蠹,未免有点瞧不起他的道德操守了。

        原著中的林家,论钱财用度显然是不如贾家的,从林黛玉初进贾府时吃惊于贾府三等仆妇的吃穿用度就能看出来。

        当然,林家再怎么没钱,林如海再怎么两袖清风,至少贾敏的几万两嫁妆肯定是有的。这些银子在林如海死后,显然应该由林黛玉继承,应该是被贾琏一起带回了贾家。至于说林黛玉为什么在贾家过得不如意,吃点燕窝都要看别人脸色,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不过薛蟠认为,虽然在钱财上不如贾家,但林家的社会地位以及未来发展是在贾家之上的,这通过对下一代的教育就能看出来。

        林如海给林黛玉请的教师可是贾雨村。虽然这人人品不咋样,但总归是货真价实的进士。能随随便便请一个进士来当家庭教师,可见林如海在学界、官场上的人脉。林如海自己是探花,又得皇帝信任,前途不可限量。他若有儿子,必定能将其培养为下一个科举英才,进而成为他事业上的接班人。

        反观贾家,学堂里的教师是贾代儒、贾瑞一流的歪瓜裂枣,在那个学堂里根本就学不到东西。是贾家不重视教育吗?可能是,但也可能是偌大的贾家真就找不到一个靠谱的族学教师。不管什么原因,反正结果就是贾家所有男丁,包括贾宝玉、贾环、贾兰等直系,都在跟着一帮歪瓜裂枣进学,这要是能科举成功,简直不可思议。

        原著里,贾家最后应该只有一个贾兰算是科举精英,但那主要是因为他妈李纨教得好,跟贾家学堂毫无关系。至于贾宝玉等人,就算有心科举,也会被贾家学堂耽误。

        总的来说,林家是上升期的文官家庭,而贾家是正在没落的勋贵家庭。若让薛蟠在这两家中选择穿越地点,他肯定会选择林家。

        闲话少说,薛蟠跟着管家到了书房。那林如海还挺热情,在门口等着,一见薛蟠,口称“贤侄”,就将薛蟠迎进了门。

        薛蟠规规矩矩地行了一礼“见过林姑父。”

        “姑父?”林如海似乎有些疑惑,随后恍然“你是随着我那侄子贾宝玉喊的吧。也好,咱们两家说起来也算亲戚。今日我见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