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跨界巨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三章 都听呆了(1/3)
        演出的日子终究还是来了。

        这天下午,琴岛市人民剧院,坐满了叽叽喳喳兴奋的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和老师,能够包裹人数大约1000人的剧场座无虚席。

        “老张啊,你要是骗了我,我可不饶你啊。”

        这是一个张教授兴奋之下,被忽悠来的音乐圈老朋友,这样的人还有好几个,都因为张教授的面子而前排就座。

        “哪儿能呢,你别到时候见猎心喜和我抢人我就阿弥陀佛了。”张教授和这些熟悉的同行打着招呼。

        一旁的琴岛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在紧张地架设机器。这个节目将会在琴岛台当晚录像播出,同时,也会报送齐鲁卫视这个顶头上司。

        “真的有你说的那么好?”一个已经早谢的脑袋再次审向了张教授。

        “老王啊,怎么说咱俩也是老相识了,都是一个寝室滚出来的,你觉得我有必要骗你?节目压轴!”

        王德明,中央交响乐团著名指挥家。大学时期,他和老张混一个寝室整整4年。

        “哦,那我拭目以待了。”

        张教授和一众朋友打完了招呼,也就一步步走向了自己的位置,那里是伴奏的乐队。在没有歌唱节目的时候,那里是一片黑暗。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过去了,孩子们和家长自然都在一阵阵地惊叹这些孩子的诗朗诵、舞蹈和唱歌的能力。人家这孩子是怎么长得啊?怎么这么优秀啊?

        张教授的那些朋友却早就不耐烦了。

        “最后一个节目,歌曲《童年》,演唱者——刘方。”小报幕员转身下去了。

        张教授的那些朋友顿时精神一振。来了,来了。

        “咚咚咚”,猛然,一阵激烈的架子鼓响起。

        灯光亮起,估摸一个15、6岁的少年居然挎着一把电吉他站在话筒前。

        我去,这得多假啊?多假?让这么一个孩子居然挎着电吉他唱歌,你们也太能恶搞了吧?张教授的那些朋友一顿腹诽。

        花样的架子鼓声引来了电吉他的前奏,很稳,很有燃烧的感觉。

        张教授的那些朋友顿时张大了嘴巴,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个少年手指在琴键间的跳跃与滑动。卧槽,真是他弹的啊?这孩子多大了?怎么就能驾驭电吉他,还驾驭得这么好?

        这些音乐界的专家都懵了。

        过门走完了,乐器齐进,一个纯真的声音响起

        “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

        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童年

        ……”

        剧场里躁动了。

        学生在躁动,是因为这说的好像就是自己,引发了学生的共鸣。

        家长在躁动,是因为既有自己的回忆,也有对这首歌曲旋律的认可。

        老师躁动了,对学生心理深有体会的他们最有发言权,学生们就是这样,就是这样。

        专家躁动了,这旋律很牛逼,居然是自己不熟悉的种类,却那么好听。

        歌曲如一幅图画,稚童在课堂上坐立不安,一遍遍偷偷仰望着窗外,羡慕着高大的学生,羡慕着可以玩乐的秋千……

        如诗如画,就这样呈现在众人眼前。

        这些专家目瞪口呆了。要不要这么优秀,要不要?

        那些孩子、老师和家长也都兴奋地有人呼喊起来了,甚至有一个大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在剧场吹响了一声嘹亮的口哨以表达自己的兴奋——这是我们的歌,这是我们的歌啊!

        当张教授的手臂在最后的一挥再慢慢收拢后,音乐结束了。

        “哗”,掌声不可遏止地在剧场内响起,孩子、